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

鄭子太極 37 式上半套拳架介紹

9/19(六)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為社團聯展,本社攤位在台灣大學文學院前方,編號 45 號,歡迎蒞臨指導!

以下為社團聯展當天演示解說的講稿,內容為鄭子太極拳上半套的介紹。

一、預備式→起式(五到十下)


拳架一開始的動作,叫做預備式。預備式做完以後,身體基本上已經到了站樁的姿勢,一般稱之為「無極式」。「無極」指的就是「陰陽未分」以前的狀態。接下來,就要開始分陰陽了。

大家不要一聽到「陰陽」就覺得很玄。其實太極拳講的陰陽,主要是指腳底下的虛實遞換。這裡雙腳還沒有虛實之分,所以叫做「陰陽未分」。

起式除外,整套拳架基本上都是在兩腳的虛實遞換之中來運行的。我們在練習時很強調「虛實分清」,也就是定式一定要能夠做到全虛全實這件事,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培養同學對於腳底下虛實變化的覺察和掌控能力。

(一般起式,我們在練習時都會多做幾遍。因為他是深呼息,可以幫助身體放鬆,也可以讓心慢慢靜下來,慢慢收回到自己身上。起式對消除疲勞也很有幫助喔!)

大家認識我們的祖師爺鄭曼青先生嗎?他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(1902),1975年逝世。生前精通詩、書、畫、中醫還有太極拳。時人稱為「五絕老人」。

曼青先生師承楊澄甫,為了讓教學省時又簡便,他將楊氏老架108式刪減為37式,變成今天我們所學的鄭子太極拳。

因為拳架較短,一般一年內就可以學完一整套。很適合忙碌的現代人學習!

二、掤履擠按

起勢下來,就是合稱為「攬雀尾」的「掤、履、擠、按」四個動作。可以算是太極拳的基本功法。這四式和「採、挒、肘、靠」合稱為「太極八法」。再加上「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」,就是太極拳十三式。所有太極拳,不管是陳氏、楊氏、吳氏都離不開這十三個基本動作。

三、單鞭→摟膝拗步二

下面這個很開展的式子,叫做「單鞭」。我們剛開始學拳的時候,老師都會讓我們先站一暫子單鞭,然後看一看自己的手掌。會發現一隻手比較紅,一隻手比較白。說是「氣血分家」,挺有趣的!

我們的社課除了拳架的教學,還會有一些單練、對練的動作。重點在透過扎實基本功的訓練,來培養對自我的認識。由外而內,透過調身來調心。使身心時時能夠維持在一個健康、平穩的狀態。

因為鄭曼青是中醫,所以,我們的拳架對養生特別有幫助。我們老師說:太極拳是一個保養脊椎的運動。讓脊柱可以時時維持在一個中正,放鬆的狀態。因為脊柱掌管全身上下的神經,脊柱健康,全身就健康了。

四、進步搬攔鎚

接下來看到拳架中比較少見的出拳動作叫做「進步搬攔鎚」,我們的拳架,用掌的地方多,出拳的少,這是太極拳的訓練特色,把手張開,在初學的時候,可以讓我們的更能體會何謂放鬆。當然在好好練習之後,握拳攻擊也不會有影響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